玉米貿易商出手更加謹慎
時間:2016-08-02 09:19
“找不到下家,談不攏價格,玉米貿易輕易不要做。”河南省玉米貿易商崔瑞兵告訴期貨日報記者,南方地區新產玉米陸續上市,加上臨儲玉米每周的拋售量已加大到600萬噸,近期,需求企業不停地小幅下調采購價格,這增加了玉米貿易商的經營風險,很多中小型玉米貿易商已不敢做買賣了。
目前,湖北等地新產玉米已零星上市,雖然水分較大,主流價格還未形成,但仍對市場產生了不小的影響。南方部分需求企業開始采取就地采購原料的經營策略,并計劃減少臨儲采購的數量和減少從北方產區長距離調入的數量。
據了解,今年湖北等地已上市新產玉米的容重在680—690克,正常水分的玉米報價在1850元/噸左右,高水分玉米的報價在1100—1200元/噸。與此同時,河南、山東、河北等內地玉米產區近期多陰雨高溫天氣,有利于玉米生長,市場預期在種植面積增加的情況下,內地產區玉米總產量較為樂觀。
從近幾周臨儲的成交率和成交價格來分析,雖然拋售的臨儲玉米,產期是2013年,質量也好于前期,但成交價格和成交率卻不如拋售初期,企業參與熱情不斷下降。究其原因,臨儲玉米每周的拋售量已經從初期的200多萬噸增加到現在的600萬噸,市場貨源充足,原來的看漲心理消失。與此同時,當前拋售的臨儲玉米集中在東北,內地需求企業采購后面臨長距離運輸和價格下滑的風險,采購心理自然謹慎,抬價搶購的現象不再出現。更為重要的是,很多需求企業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,加上上門送糧的貿易商較多,近期不斷下調采購價格,導致玉米貿易商產生了拋售心理。
崔瑞兵認為,未來2—3年,國內玉米價格都會呈現低迷態勢,除非國內或全球玉米產量大幅下滑,否則不會出現玉米價格上漲的機會。
“大連玉米主力1701合約價格走勢表明,國產新玉米放量上市后,價格可能會創出近年來的新低。”吉林省玉米加工商馬林告訴期貨日報記者,當前有三大因素決定玉米價格將不斷下滑:一是市場處于去庫存階段,臨儲玉米不停地拋售使得市場供應充足;二是收儲政策已經改變,補貼生產者的政策開始實施,在今年新產玉米上市后,市場存在誰來收購的問題,最終可能通過玉米價格的持續走低來吸引收購者入市;三是農業種植領域調結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,最近幾年國內玉米種植面積不會大幅下滑。